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A股今年第一环保股 绿色动力值得投资吗?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01  浏览次数:258
核心提示:作为2018年A股第一家过会的环保企业,于5月30日同时进行网上和网下的发行申购的绿色动力(601330)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将不超过1162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绿色动力的上市自然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关注,但市场对它此次上市的评价褒贬不一。

作为2018年A股第一家过会的环保企业,于5月30日同时进行网上和网下的发行申购的绿色动力(601330)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将不超过1162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绿色动力的上市自然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关注,但市场对它此次上市的评价褒贬不一。那么,绿色动力环保值得投资吗?

根据招股说明书来看,绿色动力环保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北京国资公司,合计持有发行前股本总额的50.34%。绿色动力主要以BOT等特许经营的方式从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投资、建设、运营、维护,以及技术顾问业务。自成立以来,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绿色动力定位于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领先地位。绿色动力已在生活垃圾焚烧炉市场建立了稳固的市场地位,登录A股市场,目的是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并进军国际市场,将主营业务做大做强。

从其财务状况分析,绿色动力环保近3年的财务状况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3年间绿色动力环保营收增加了51.54%,但归母净利润仅实现了36.42%的增长。更关键的一点是,三年中有两年绿色动力环保经营现金流净额都为负,说明其现金流承压。可以作为佐证的另一组财务指标是,2015年以来绿色动力环保的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由57.94%增长至67.19%!

绿色动力环保的财务状况不尽如人意,但从绿色动力能源给出的解释说明来看,2017年绿色动力环保未能延续此前的良好发展趋势与外部市场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一是公司的项目于2016年获得政府补贴,但2017年没有得到补贴;二是监管层加大了对环保行业的监管力度,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此外,2016年公司递延了部分税费抬高了2016年的净利润,以及宁河秸秆项目和句容项目于2017年投产录得亏损也是导致2017年绿色动力环保业绩走软的部分原因,并最终导致从整体看绿色动力环保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从行业来看,垃圾焚烧发电属于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行业。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国家将建设“生态文明”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包括垃圾处理在内的节能环保行业位居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在我国人均占地面积较小的背景下,垃圾焚烧发电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由于垃圾焚烧发电前期投入大、运营成本较高,国家从上网电价、税收等多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有力促进了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快速发展。

从垃圾焚烧发电的技术要求来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垃圾焚烧、电力生产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需集成垃圾焚烧、机械传动、尾气处理、热能发电等多项技术,具有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其中,最为关键的垃圾焚烧技术主要包括炉排炉和流化床两种工艺。炉排炉技术已有数十年历史,在国内外发展迅速,应用广泛。

从募集资金投产项目看,据相关资料显示,绿色动力环保此次回A筹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项目投资,而截至2017年底绿色动力环保就已经持有28个特许经营、全遍布12个省及直辖市,且多个已投产项目都已经开始建造二期工程。换言之,绿色动力环保未来的产能将会越来越高。如果产能能被顺利转换为市场需求,绿色动力环保未来的营收将有望实现大幅增长。

据绿色动力相关人士介绍称,此次募集资金将按照轻重缓急顺序投入天津宁河县秸秆焚烧发电项目、天津市宁河县生物质发电项目、蚌埠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以及补充公司流动资金,紧密围绕其主营业务展开。其中生活垃圾发电项目全部采用公司成熟的工艺流程和管理模式,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的要求,随着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建成投运,绿色动力生活垃圾处理运营业务规模将显著增加,其核心竞争力将有所提升。

绿色动力环保筹资用途 图片来源:港交所

点评:OFweek环保网分析后发现,对绿色动力而言,明显的利好因素是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利用不断推高的高热值生活垃圾,焚烧成垃圾并进行无害化处理。近年来,城市垃圾焚烧量提速,且目前发展态势良好。这利于绿色动力环保后续的市场发展。

此外,政府政策补贴也是刺激绿色动力环保业绩增长的另一大因素。目前,我国推广的垃圾处理方式是:通过高温杀灭了垃圾中的病原菌,而且将焚烧后垃圾体量减半,还能补充电能不足。2016年时绿色动力环保就曾获得国家补贴,未来绿色动力环保新建项目若能够再次进入补助目录,对其业绩的提升有利。利空主要来源企业自身增收不增利,但上市后募资投产建设完成后,产能逐渐增量上涨,或将能改变这一局面。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