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环保产业:本以为“春风得意”,谁知道“哀鸿遍野”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10  浏览次数:213
核心提示: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对环保的监管越来越严,中央环保督察、各项专项督查及地方督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环保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一反常态,迎来了“寒冬”。有人说这没道理啊,也有人疑惑不解,到底是为什么?
  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对环保的监管越来越严,中央环保督察、各项专项督查及地方督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环保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一反常态,迎来了“寒冬”。
 
  有人说这没道理啊,也有人疑惑不解,到底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也很复杂,用两个字总结:缺钱。
 
  大家没有看错,就是缺钱。从今年5月份开始,受经济下滑、PPP去库存、去杠杆等宏观因素影响,许多民营环保企业“钱袋子”空了,银行断贷,有些企业直接宣布破产,关门大吉。就好像扛着机关枪上战场,准备大干一场,最后发现子弹没了。
 
  2017年底,财政部发布《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可以看作转折点。大量的不规范PPP项目被踢出局,导致大量中标环保PPP项目的企业出现债务问题。
 
  有行业人士打了一个比方,财政部要求规范PPP项目,但此前有些PPP项目已经大量投入,突然被判定为不规范,银行资金方面必然出问题,本来要说盖10层楼,而且已经盖了5层,该投的钱已经投了,后面又没钱了,自然就成了烂摊子。
 
  在老崔看来,当前中国的环保产业太过依赖于政策,定义为“政策扶持型产业”,政策固然会成为利好,但也会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一旦政策方面出现问题,产业就被打入冷宫,无法翻身。
 
  PPP、第三方治理等商业模式不甚完善,再加上中国的环保产业,本身发展方式粗放,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不高,竞争同质化严重,低价恶意竞争出现……都大大制约了环保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所以接下来就要看谁能坚持,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这些环保企业必然出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一轮的洗牌,重组在所难免,那些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最终“为他人作嫁衣裳”。
 
  最后,老子还是想再强调一遍,环保产业固然需要政策扶持,但更多的是要打破传统窠臼,创新发展,增强“内功”,如此才能对得起“国民经济新支柱产业”这一名头。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