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环保部总工程师杨朝飞在主题演讲中表示,目前我国环境质量向好,但是形势依旧严峻。十九大报告提出环保社会治理要实现主体多元化,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大会提出了五个主要任务,这些都为环保行动指明了方向。
“对于企业而言,正确的环保社会责任感,需要企业从生态增长的角度考虑问题,生态增长实质上是把企业的经济指标和企业的投入、企业的中心工作从更广阔的范围予以结合”,杨朝飞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问题,环境保护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增强环保社会责任意识是根治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环保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在本次论坛主办方代表、经济观察报社华南分社社长周增军的主持下,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北京未来创新中心执行董事吴昌华就论坛主题展开了深入了讨论。
“国内很多地区已经开始认识到经济发展的目标要弱化,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但总体来看可能还有待进一步凸显”,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表示,国内制度环境应该让环境友好的企业能够在经济上获益,包括绿色发展理念的倡导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则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享了自己对于发展与环保二者如何平衡的理解。“从2000年到2011年,短短十多年时间,中国消耗的燃煤总量几乎增长了3倍,几乎占到世界总量的一半”,马军说:“旧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在稳增长的关键时刻,我们需要回头来思考我们的发展路径”。
马军建议,应该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实现一个环保层面优胜劣汰的制度,例如在信息化的基础之上,借助绿色产业链、绿色金融等市场化手段,把市场机会让给那些有责任感的企业,这也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平衡的一种方式。
北京未来创新中心执行董事吴昌华则结合自身对于跨国企业的观察以及当下的政策走向与嘉宾进行了探讨。吴昌华提出,创造一种未来的新的生态环境,第一个要素是观念,只有树立正确发展观、生态观、价值观,才能带来行为的变化。同时,科学的决策和借鉴可行的国际经验也应是环保行动的重点。